文明中国·湖南 | 新风起,激荡一层层涟漪……-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06 09:03:37
来源:新华网

文明中国·湖南 | 新风起,激荡一层层涟漪……

字体: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荆克)“新风起时旧俗消,大地焕颜展新貌。”近日,记者随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在湖南常德、益阳、长沙采访,亲身感受一场关乎心灵与风俗的变革落地生根,感受质朴乡风、文明新风的清爽扑面而来,感受每个人蓬勃、活跃的热情涌动不息……

  9月27日,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杨坪社区杨坪片第三季度家庭文明档案评议会现场。(新华网记者荆克 摄)

  “以前送礼穷,现在帮工亲,这才是真人情”

  “常德”之德,德厚流光:一言一行显真章

  “以前送礼穷,现在帮工亲,这才是真人情。”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71岁脱贫户汪新莲修房时,屋场28户村民自发帮工,道出了乡风之变。夹山镇曾是皂市水库移民重镇,移民迁入初期违规赈酒、邻里纠纷频发,年均民事纠纷达360起。为化解矛盾,镇党委深挖本土“格言治家”传统,收集1.3万条民间谚语,融合红色家风与农耕文化,形成880字《夹山治家格言》,并创新“家庭文明档案”制度,将格言要求具象化为“红、黄、黑”三榜,实行“报、记、评、督、用”五步工作法。移风易俗并非“砍断人情”,而是回归人情本真。全国文明家庭杨群康连续14年为孤寡老人送年货,带动社区成立13支“格言志愿服务队”;72岁的陶金生腾出自家房子开办免费宜老自助屋;党员陶文平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年人均增收8000元;目前全镇81%家庭(10899户)获评文明家庭。

  澧县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构建婚恋指导、婚前教育、亲子教育、家庭辅导、家庭调解的全周期服务机制,同时聘请德高望重的党员和乡贤担任理事会成员,重点监督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创新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形式,特邀金婚老人、道德模范等幸福家庭代表作为颁证员、证婚人,讲授家庭故事,传递家庭责任,倡导文明简约婚俗。2024年举办集体联谊活动4次、集体颁证12次,累计300余对新人参与,少随礼、不攀礼蔚然成风。

  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千山红镇大西湖村举办移风易俗工作屋场会。(益阳市文明办供图)

  “办酒的账算不得,只有亏的、冇得赚的”

  “益阳”之益,相得益彰:一点一滴见真章

  “办酒的账算不得,只有亏的、冇得赚的。”益阳市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北胜村红白事主持人徐圣滨坦言,“表面收礼金,迟早要还;成本却需自家承担。”大通湖区作为农垦改制区,推行“双证双讲双控双评”闭环工作法,选聘161名“尚礼管家”劝止非必要酒席。2024年成功劝止380余起,单村白事开支场均下降5万元,户均人情支出年均减少1.5万元,村集体年减负超过300万元。

  南县推广“三量”措施(去存量、防变量、增热量),推行散坟整治“三能三变”(坟山变青山、墓地变耕地、陵园变花园)和丧事简办“二三四”标准(酒席≤20桌、治丧≤3天、标准≤400元/桌)。倡导易降解材料深埋骨灰安葬,以树代碑、以桩代碑,防止新增坟头占用耕地。创新“身后一件事”集成改革,将42项政务事项压缩至“一窗办理”,申报材料减90%,办结时限从60天压至8天,火化率达100%。

  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耕读文化馆外景。(浏阳市文明办供图)

  “一群人的善念和创举汇聚成文明风尚”

  “长沙”之长,山高水长:一步一趋有真章

  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村民唐家明为儿子举办的婚礼仅花费6万元,较传统方式节省近10万元,既体现了人情味,又不负人情债。当地农村彩礼从12万-18万元降至6万元以内,且多以创业资金形式返还新人。今年已出现6起“零彩礼”婚嫁,黄豆、芝麻、麻辣鱼等土特产成为回礼新时尚。

  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被誉为“湖湘家风第一村”,因为康熙年间罗卓伦“囊萤作烛”的求学故事,以及乾隆年间太学生罗杖棭“以文化人”的持续努力,“晴时耕种,雨时诵读”“稻田作词,书生谱曲”的文明之风渐次兴起,改革开放以来已走出31名博士、176名硕士。近年来,村集体打造“博士村”研学基地,融合农耕体验与民俗文化,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创收近700万元。可以说,“一群人的善念创举汇聚成文明风尚”,有正气、无陋习、有幸福、无忧虑正是秧田村人的美丽写照,而且一步一趋在践行“自强不息,造福子孙”的家训乡风。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三地采访的点位是有限的,记者解阅的层面是多元的。在清溪,品味的不仅仅是馥郁的书香,还有“签名横则学海无涯竖则顶天立地”的不二豪爽;在桃江,体验的不仅仅是英雄的成长,还有“眼前一亮念念不忘热辣滚烫天天向上”的不绝回响;在安化,看到的不仅仅是黑茶的盛装,还有“梅山文化深厚悠远独具民俗特色”的不断流淌。文脉积,文明续,新风起,激荡一层层涟漪……

【纠错】 【责任编辑: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