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陶瓷产业观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02 17:28:37
来源:新华社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观察

字体:

  也许你从未想过,在一个陶瓷马克杯的生产过程中,杯耳(即杯把手)是决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杯体早已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今天,杯耳怎么保持相同的生产速度?记者在湖南醴陵看到了一种解决方案——

  泥料进入机器设备,完成绞碎抽真空、挤压、入模成型三道工序后,不到一分钟,一个杯耳就成型脱模。这是在2025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现场,湖南陶尔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自动化陶瓷杯耳机的工序流程。

  “长期以来,杯耳都是用注浆的方式来制作,把液态的泥料灌到模具里,再用石膏吸干成型,这种方式与自动化生产效率差距大,对工人的操作经验与熟练程度也要求较高。”陶尔陶瓷总经理宋爱国说,“杯耳自动化生产后,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而且不需要再次进行手工修改,工人的生产环境也更为清洁。”

  9月29日,湖南陶尔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自动化陶瓷杯耳机。(醴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9月29日至10月3日,2025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醴陵举行。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陶瓷这一传统产业正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机械手臂、3D打印、自动喷釉机等自动化设备在醴陵多个陶瓷企业已有应用,今年以来,智能化产线如陶润会二期工程创新智造中心、新世纪电瓷年产万吨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醴陵市有6家陶瓷企业上榜2025年度湖南省级智能工厂名单,包括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阳东电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醴陵近100家陶瓷生产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引进安装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已成规模效应。

  除了日用瓷,电瓷也是醴陵陶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醴陵电瓷产量占全国近30%,特高压绝缘子产量占全国40%以上,醴陵规上电瓷电器企业达76家。

  2023年2月22日,在位于醴陵市的湖南阳东电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制作工业瓷产品——瓷绝缘子。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电瓷产业的上下游也在醴陵不断延伸,技术升级的触角已到原料领域。“用工业氧化铝替代传统铝矾土,是整个电瓷行业的重要研发方向。”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黎明奇说,当前国内电瓷企业普遍使用铝矾土,华鑫电瓷正在进行技术攻关,用工业氧化铝替代铝矾土,能显著提升电瓷的机械强度、绝缘性能及耐腐蚀性。

  今年6月,醴陵全面启动陶瓷“1+N”研发设计平台搭建工作,整合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在当地采访感受到,“陶瓷+”的新模式,让先进制造与文旅等产业也得以相互赋能。

  “逛古窑和博物馆、做陶艺、看《国彩醴陵》、捡瓷、吃小炒,醴陵好看好吃又好玩。”一位外地游客的体验,反映了醴陵“陶瓷+文旅”的融合成效。

  2024年9月26日,游客在醴陵市一处“低价捡瓷区”挑选瓷器。新华社记者赵仲志 摄

  在湖南醴陵尚方窑瓷业有限公司,游客可以先在车间内参观陶瓷生产场景,再到工坊亲手制作瓷器,体验拉坯、绘画等过程。“企业的生产线变风景线,这样的融合发展让陶瓷可以绽放新光彩。”湖南醴陵尚方窑瓷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华旻说。

  中国陶瓷谷、醴陵窑等20余个“国字号”“省字号”工业旅游品牌,将醴陵陶瓷从泥土到艺术的完整工艺流程转化为可体验场景;群力瓷厂旧址、国光瓷厂等从工业废墟变成文旅资产;“来醴陵捡瓷器”已成为热门旅游IP,仅今年一季度,来醴陵“捡瓷”的游客就突破300万人次……

  醴陵陶瓷产业不仅是县域工业的主支撑,更在带动就业、激活文旅、拓展市场、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陶瓷产业直接带动近20万人就业,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销售等全链条,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稳定县域就业的重要渠道。”醴陵陶瓷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温水淋说。(记者刘芳洲)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